close

2012/10/13有機會參加由AMD舉辦的新世代A系列處理器體驗會,簡單說這就是一個CPU+GPU的產品,此次已是第二代產品,當然在效能與價格都有進步。

就這次感想文,因為並沒有給每位參加者將產品拿回來測試,而且主辦單位主要訴求的是分享此新產品,所以這次體驗文,將不是已測試為主,因為網上已可找到很多測試資料,文中亦會借用這些測試資料來簡單說明它的效能,主要內容將著重在產品的定位,也就是,那類型的消費者會需要此產品。

 

 

DSC_0002    

這是這次體驗會的場地:伯朗咖啡,現場當然有提供實機讓大家體驗,亦有準備精美的餐飲

 

 

第一篇:產品介紹

當然還是要簡單介紹一下這次的產品,不過這次並不打算用太多的技術規格來說明。已簡單明瞭為主,這次產品的架構叫作"Trinity APU",文章開頭有提及是第二代產品,第一代叫作Llano APU,隔了一年左右發表,技術一定是有進步,簡單來說,CPU採用了新一代的"推土機"架構"Piledriver",為32nm製程,較前一代有更佳的效能,另外,GPU部份,也從HD 6550D,600MHz频率,VLIW-5體系,升级到了VLIW-4體系的HD7660D,核心频率提升到了800MHz,可以顯見效能一定有顯著提升,而這次主要的產品為A10-5800K,當然這是最高等級的產品,還有較低階的產品。這裡藉用對岸整理的產品表來說明這次Trinity APU有那些產品。

圖片 001  

第二篇:產品定位

這是這次體驗會的重點,就PC產品來說,只要花愈多的錢,一定可以獲得更高的效能,但是否每人都要追求這種高效能,還是選擇適當的產品,達到較高的CP值。

就一般印象來看,AMD較其競爭對手"I"來比較,在CPU部份,製程較落後,散熱性較差,效能亦較差,但在GPU部份則有明顯優勢,在影片播放或遊戲方面皆是如此。但即使在CPU效能上較落後,若就PC使用上只是一般的文書處理與上網,並不會有差異,可是,若想要在遊戲與HD影音播放上要有較佳的體驗,可能就需要外加一張顯示卡。而這次Trinity APU就是定位在這樣的族群,雖然其內建的GPU並非是最高等級,但已有等同市面中低階顯卡的實力(依官方所說,約在2000-25000元左右的顯卡等級)。

當然就AMD亦有高階產品FX系列,這是追求高檔效能的產品,而A系列主打,平常工作主要為簡單文書處理,簡單的影音編輯與轉檔,但卻想要有較好的遊戲體驗,而重點是不想額外多花錢購買獨立顯卡的的族群。

 

PS:幾點產品分享

1.前述提AMD在CPU效能較弱,除了製程外。就"推土機"架構來看,它是採用二核為一個模組,各核有各自的整數運算單元,但二核共用一個浮點運算模組。這邊簡單說,整數運算模組主要在基本的文書、上網,而浮點運算主要處理較進階的向量製圖、繪圖等,AMD採用此架構除了成本外,考量大部份並非會常使用到進階功能的族群。因此因素,亦會導致單核效能會不如I牌。

2.AMD這次除了低電版本,都提供不鎖倍頻,所以可超頻。但我想一般入門使用者,對這部份要求應該不會太高。

3.外加HD7770、HD7750等顯卡,可作成CROSSFIRE,提升顯示能力,一般CF效能會1+1<2,但的確能提升顯著效能,雖然官方提供此二型號是CP值較高的,但前者要價4000、後者要價3000,都不算太便宜,以一般入門者來看,可能吸引力較有限,亦不特別討論,但多提供了這項能力,在真的想要有更佳顯示需求時,亦俱擴充能力。

 

第三篇:產品比較

就這次主推產品A10來看,以其價位帶約等同競爭者Core-i3 3220產品,所以下面用簡單的條列式來說明這者效能(藉用網上測試數據)。雖然A10是四核產品,Core-i3是雙核產品,但因處相同價位帶,比較起來較合理。

這先下個簡單結論,二者效能差異不大,CPU各項測試項目,互有勝負。GPU就不用多說了,A10一定大勝

1.就單核來看,前述的AMD與I牌的差異會顯現出來,雖然A10的頻率較高,但單比單核心,還是明顯落後,A10落後約在10-30%左右。

2.就多核來看,A10是實體四核,Core-i3是雙核四執行緒,所以從多核來看,二者就互有勝負,差距就在10%以內,綜合來看A10略優於Core-i3。

3.就壓縮解壓來看,因Core-i3在此部份有特別加強,故A10落後約10%。但若就影音壓縮、解碼的部份來看,A10則有領先10%左右。

4.就記憶體方面來看,A10落後約10-20%。

5.就顯示效能來看,這就是A10強項了,大幅超越I牌的內建顯示,幅度都在30%以上,甚至更高。

6.電力部份,在待機時A10另人驚訝,僅約52W左右,比I牌還低,但只要運作超來,就明顯飆高了,在全速運作時達到約120-130W,遠較I牌的80W高。

這邊沒有用測試數字,主要只是想提供一個簡單的概觀。整體的結論,就是單核A10仍不是對手,落後但不多,加上目前新軟體已逐漸支援多核運算,若考慮此因素,其實互有勝負,整體多核來看,A10反而小有領先,這代表,若只是處理一般應用,A10足可勝任。而在常用的壓縮解壓部份,差距亦是有限,且在影像方面A10還小勝。而就顯示方面,則是大幅超越,已經不用再用數字來說明了。

 

第四篇:整體成本

第一代APU其實市場上沒有太多讚許,在於雖然在GPU方面大勝,但在價格方面不夠親民,讓消費者寧可多加一點錢購買獨立顯卡,反而獲得整體更佳的效能,而這次的Trinity APU,則提供另人滿意的價格,以下來簡單比較。因為主打入門市場,故主要以入門配備為主,以網路上原價屋報價為主,來看二者成本差異,因為不同的零組件僅MB與CPU,故只比較此二者。

I牌:採用入門且功能不錯的B75系列,配上Core-i3 3220。

CPU:3850元。     MB:B75較低價產品約在2000左右,故二項加起來約5850元

AMD:這次A10採用新的腳位FM2,但MB晶片組則可延用之前的規格,包括A55、A75,當然最近推出的A85亦可。

CPU:A10價格為3890元。        MB:A55價位亦在2000元左右,故二項加起來約5890元

我想結論應該很清楚了,就入門角度來看,二者價位相仿。在CPU的處理效能上互有勝負,但GPU上則AMD大幅領先,故在組裝入門電腦時,AMD的Trinity絕對可以當作選擇之一。

 

PS:再說明一下整體持有成本

前述提及,AMD用電較高,這邊簡單算一下。待機AMD略低,全速每小時高約40W,假設每小時AMD多付出20W,每天使用8小時,一年365天,共多使用58400W,1000W等於1度,故一年多58.4度,以平均電價2.5元算,每年要多支付約146元,平均每月12元。

這樣看起來,電力多出來的成本算滿低的,可以得到相當或略佳的CPU效能,但大幅提升的GPU效能,每月約12元,應該符合效益。

另外,若你不想超頻,可以購買A10-5700的低電版,有相同的GPU,CPU頻率略從3.8降至3.4,效能降低約一成,雖沒有實測電力,但應該與I牌相當了,而且可能CPU的價格會低一些。

這次AMD在價格與產品線上都提供了完整的配置,對於入門使用者,應該是很好選擇。

第五篇:一些體驗會的活動內容

 DSC_0003  

這是這次AMD的主講者。

DSC_0006DSC_0007DSC_0008DSC_0009DSC_0010  

這是這次提供現場體驗的主機。

 

 

DSC_0005  

最後,要謝謝這次PC DIY的活動小組,提供一個美好的周六午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