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May 24 Wed 2023 15:12
海爾Haier水聯網:秉創立新局,懂水更㯵家
- May 04 Thu 2023 15:44
D-Link R18 AX1800 Wi-Fi 6雙頻無線路由器:設定簡易、功能完備
D-Link R18 AX1800 Wi-Fi 6雙頻無線路由器:設定簡易、功能完備
Wi-Fi 6規格已推出一陣子,目前價格也較剛推出時親民許多,加上近期新推出設備也多數有支援Wi-Fi 6,若目前正好在選購路由器,Wi-Fi 6絕對值得優先考慮,這次我們來試試D-Link R18 AX1800 Wi-Fi 6雙頻無線路由器,看看是否符合目前所需。
▲新產品免不了先看一下最先接觸到的外盒,盒裝正面,標榜著近期流行的”AI”,看來路由器也是愈來愈聰明了。
▲盒裝背面,除了AI外,人手一隻的手機,也是使用上必備的要件之一,早期路由器多要NB/PC來設定,現今情境已大不相同。
▲正式開箱,R18利用紙盒設計巧妙固定,算是具環保意識,R18其實相對小巧。
▲配件部份也很單純,採用外接電源(12V/1A),隨附1條黑色網路線與快速安裝指南。
▲R18正面,四根吸引目光的天線,與流線造型的設計,4個指示燈號與散熱開孔,具有AX1800 Wi-Fi 6次世代傳輸速度。
▲後方具有1 GE WAN + 3 GE LAN,雖與之前常見的1+4設計略有不同,但應不致影響使用體驗,RESET、WPS與電源孔也在此處。
▲底部可見多處鏤空的散熱設計,亦有壁掛設計,但這次R18並無橡膠止滑設計,若在光滑表面,可能較不易穩定擺放。另外,R18為MIT台灣設計製造,具有3年保固。
▲側面再來一張,類似小梯型外觀,符合流線造型。
▲4根天線可是具有多向調整設計,可依實境調整,達到最好效能。開箱完畢,準備來使用啦。
▲一如前述,以前設定路由器常須使用PC/NB,現在可以完全不用,還有專屬的APP來設定與操控。可下載專屬的” EAGLE PRO AI” App,透過精靈的導引,完全不用任何專業知識,三步驟就可輕鬆安裝。
▲當連線完畢時,4個指示燈皆會亮白色燈號,表示功能正常啓用。各種燈號代表意義,可參見說明書喔。
▲連線完成後,即可進入主畫面,icon的設計討喜,搭配文字說明,幾乎一看就懂,包括是否連上網際網路、訊號延伸器數量、連上路由器設備等,一目瞭然。也一定要提到的就是EAGLE PRO AI的AI智慧功能,若還不是太了解的,也有影片可觀看。
▲所謂的AI智慧功能,包括了多樣的連線設定,多有導引設計,或是已自動設定完畢,簡單易用,網速也有跑滿。
AI智慧功能簡介:
1、智慧連網:R18是雙頻路由器(2.4G/5G),每個頻段有多個通道,不用再設定,R18會自動連上最佳網路。
2、智慧串聯:R18可跟AI系列的R32、M32路由器(或是同型號)Mesh擴充(R32/M32當主機),會自動串聯最佳訊號,死角更少。
3、智慧流量控管:即所謂的QoS,可自行設定網路優先權,例如讓觀賞影音串流或線上遊戲的優先權最高,減少延遲。
4、智慧助理:即時監控網路情況,並每週統計連線報告。同時亦支援語音助理功能。
5、智慧家長監控:可設定上網時間、設備連網限制,避免小孩接觸到不良內容。
▲一台R18訊號最高可覆蓋70坪(須視實境阻隔情況而定),若單台不夠使用,如上所述,可與同系列架構Mesh網路,搭配上述AI功能,建構全屋連網十分容易。家中2層樓約60坪左右,僅在最邊緣的廚房,訊號稍差一點,其餘地方訊號皆非常優異。
為何需要Wi-Fi 6?依照技術規格,個人列出下列幾點。
1、OFDMA 技術:改善網路效能,提升連線速度。
2、BSS著色技術:有效區分Wi-Fi訊號,降低干擾
- Apr 17 Mon 2023 11:31
三星 Galaxy Buds2 Pro:身形小巧X環繞效果優異X深度主動降噪
三星 Galaxy Buds2 Pro:身形小巧X環繞效果優異X深度主動降噪
真無線發展多年,各項功能也漸漸成熟,還能再有新的變化嗎?答案應是肯定的,這次來試試三星 Galaxy Buds2 Pro,看有何與眾不同。
▲不免俗的,還是簡單看一下外觀與開盒,極簡風也算是近期趨勢,盒裝正面就是Galaxy Buds2 Pro字樣。
▲重要規格都寫在背盒上。個人注意的有:雙單體、ANC、5-18小時撥放、AKG調校等。
▲Galaxy Buds2 Pro算是非常小巧,配件也走向環保風,大家常有的配件(如電源),能少則少。
▲除了說明書外,還附上了TYPE-C充電線(這個其實也可省了)、3組耳塞(很有環保創意的用紙來存放)。
▲耳塞與一般常見的略有不同,比較圓潤,也加上了濾音網,較不適合混用其他類耳塞。
- Apr 11 Tue 2023 11:49
〔開箱〕可更換訊源端子耳機升級線:BGVP F3 VS MUSE彩牛
〔開箱〕可更換訊源端子耳機升級線:BGVP F3 VS MUSE彩牛
耳機線的材質不同,通常會帶來不同的聽感,也因此目前有線耳機可換線的比例愈來愈高,只有可換線就夠了嗎?對燒友來說,絕對是不行的,考量近年來訊源的設備也非常多樣,同時能夠支援3.5mm傳統立體聲與2.5mm/4.4mm平衡輸出的耳機線,絕對會更實用,這次我們一次來試試2款可更換訊源端的耳機線,BGVP F3與MUSE彩牛,後者定位高階一些,當然也反應在價格上。
雖然是同樣可更換訊源端子,但2者的內涵可大不同,先來看看吧。
▲F3外盒清楚揭露了採用6N單晶銅鍍銀混編線材,一般有使用平衡輸出的耳機線通常不會帶MIC。
▲耳機線材配件非常單純,除了3款訊源端的接頭外,附上了整線帶。
▲近看3款不同接頭的工藝,淡藍色插座加上鍍金接頭,算是非常細膩。
▲由於具有平衡輸出,所以絕對要4針設計才行。
- Apr 07 Fri 2023 14:11
KUANG PAI狂派KP1隨身USB DAC:動能豐沛、音質犀利
KUANG PAI狂派KP1隨身USB DAC:動能豐沛、音質犀利
隨身USB DAC在多數手機取消3.5mm耳機孔後,接受度愈來愈高,也因此商品的變化度也愈形豐富,檔次也有走高趨勢,這次來試試KUANG PAI狂派KP1,來看看有何與眾不同。
▲簡約包裝,可見KUANG PAI閃亮商標。
▲適用於Android還是 iPhone?外盒上看不太出來。
▲開箱排排站,不用猜,不論Android還是iPhone,外加一個USB轉接器,可適配目前多數行動裝置,當然非行動裝置也是可以啦。
▲再看一次隨附線材,短線材方便隨身使用,較特別的加上了濾波環,可確保較佳的傳輸品質,USB轉接器算是台灣專屬配件。
▲KP1本體,採用鋁合金材質,較易散熱且握感、質感更佳,科技感的塗裝,也揭露了採用AK4493SEQ的DAC晶片,而且還是2顆,同時,還配置了2顆RT6863D功放晶片,更確保穩定性。
▲小朋友才做選擇,同時支援傳統3.5mm立體聲接頭與4.4mm平衡輸出,使用情境更廣。
▲側邊2個按鍵,可操控聲音增減,較特別的是具有60級的操控設計,不會讓你增一分太大聲,少一分太小聲,絕對調得出適當的聲音大小。
▲底部則是TYPE-C輸出介面,搭配所附線材與轉接器,可適配多樣設備。
▲這次播放音樂的手機是Mate20pro,來搭配LETSHUOER鑠耳D13(4.4mm)與FiiO JH3(3.5mm),皆使用其原附耳機線。
▲上面有提到,不止手機可用,多數行動裝置有USB介面搭配隨附的線材與轉接器皆可用KP1。同時接入2個耳機,只是示意圖嗎?不是喔,KP1看來是支援同時輸出的,可當分享器使用,但要注意耳機的音壓,可能會有1個比較大聲(通常是4.4mm這個)。
▲KP1可支援PCM 32bit/768KHz與原生DSD512 (22.4MHz),算是中高階的定位了,稍可惜沒支援愈來愈流行的MQA。此外,KP1還有二種模式可選擇,標準模示(紅色LED)與高功率火力全開模式(黃白色LED燈),顧名思義,前者較為均衡,後者就是澎湃爆發。
一定要來分享一下聽感,同樣聽了幾首常聽且各有特色的歌曲來說明,包括Shallow/Lady Gaga ,Bradley Cooper、Despacito/Luis Fonsi ,Daddy Yankee、Hotel California/Egales、Havana/Camila Cabello、Mojito/Jay Chou等。還是再次強調,聽感因人而異,見人見智,有興趣還是要試聽,目前台灣代理商試聽點不少,北中南皆有,可上網查詢。
先來複習一下LETSHUOER鑠耳D13的原先的聽感:
D13為類鑽石單一DLC(Diamond-Like Carbon)振膜動圈單體,表現出類似動鐵味的通透樣高解析能力,非常符合DLC的特色,空間音場中間偏寬,人聲偏前,人聲略略偏冷,層次維度在沒有極寬空間感下,分的更精細,位置也更精確,低頻豐沛,但尚未到超重低音的水準,有著精準的定位與不錯的衝擊性。
使用KP1後的聽感:
很“利”,真的很”利”,整個聲形變的更銳利了,重點是更具有維度與溝通性,讓原有聲形更富有內涵,令人耳目一新。空間感維持原有設定,低音略見強化,而Q彈性更好了。綜合而言,應該算明顯感受到不同的聽感,個人認為是有感升級,有著更多細節的解析度與層次,而很“利”的聽感會否容易疲累?個人認為還好,多的是細節與解析度,並非刺耳的音頻。
同樣複習一下FiiO JH3的原先的聽感:
JH3低頻為13.6mm大尺寸動圈,且磁通量高,高頻為客製雙動鐵單元,合成一圈二鐵架構。表現出不錯的高解析能力,略具有清透的動鐵味,空間音場偏寬,人聲適中,音色些微偏冷,層次清楚分明,而低頻強勁,共振層次豐富,包圍感佳。
使用KP1後的聽感:
整體來看,強化的方向類似,更多的細節與更好的解析度,高頻通透、中頻清晰、低頻Q彈有力。從KP1的架構即可得知,其驅動量能應算非常足夠,更特別是在4.4mm平衡輸出配合火力全開模式下,更可感受到其豐沛的能量,雖然3.5mm同樣有這樣的感受,但感受度略低一些,且4.4mm的音場亦月顯較寬廣一些,所以若能使用平衡輸出,絕對建議優先使用。
KUANG PAI狂派KP1從外型來看,算是質感有型,搭配雙AK4493SEQ的DAC晶片,與雙RT6863D功放晶片,讓音頻有了更佳的保障,音頻支援度廣泛,搭配所附線材(轉接器),更讓器材兼容性更多元(熱門的遊戲機Switch亦可支援);同時支援3.5mm傳統介面與4.4mm平衡介面,耳機的支援度亦佳;頗具實用性的60級音量控制與簡易切換雙模式輸出,玩法也更多樣。就聽感來說,有著獨特的聲形,動能豐沛、音質犀利的展現,絕對值得一試。
- Apr 01 Sat 2023 13:33
“開箱”飛利浦A5軒博LED智能檯燈:外型簡約時尚,智能科技全桌均勻護眼光
“開箱”飛利浦A5軒博LED智能檯燈:外型簡約時尚,智能科技全桌均勻護眼光
眼睛是靈魂之窗,保護眼睛要從小做起,絕對要從小作做起,而優良且充足的光源是在使用眼睛時基本的保護措施,但光不是照亮充足即可,均勻度才是預防近視的重要關鍵!這次的飛利浦A5軒博LED智能檯燈標榜不少功能,除了大人實用外,更是對小小孩有更人性化的設計,是否如此,用了才知道。
▲飛利浦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不陌生,算是一個有歷史的品牌,飛利浦照明大部分的LED產品都有舒視光技術,通過國際 IEC無藍光危害認證,並提供消費者三大承諾:避免藍光危害、降低視覺疲勞、以及光線均勻舒適。開箱排列是近期趨勢,不免俗來一張,A5軒博檯燈外盒上也同樣標榜多樣的護眼技術,等下也要好好試試。
▲使用前先來看一下A5檯燈的細節特點,底部為延長線式的電源設計,圓形扣具。
▲中段有折臂設計,旋轉空間達120度,可讓檯燈更易收合。
▲A5的主燈區,具有OcuMax瞳樂光桌面配光技術,達到全桌護眼光的效果。
▲A5主燈上方有防眩輔助光源,上下出光的設計,可降低眩光干擾,更保護眼睛。而主燈具有三軸大角度調整空間,應用性更高。
▲主燈前方為觸控操作區域,從左至右為、智能亮度調節、感應入座自動開燈、7段3000K~5000K色溫調節、無段調光、防眩輔助光源、40分鐘休憩提醒,果真科技功能滿滿。
▲底座具有一定重量,底部亦設有防滑膠條,讓檯燈使用上更穩固,採用單扣具開關組合,簡易拆卸。
▲電源為常見的變壓器型式,功率為12V/1A共12W,雖然與不少電子產品相同,但還是建議使用原廠電源,插座為可更換式,配件則僅附台灣專用雙孔插座。
▲直接組合底座,來看看A5檯燈的照明效果與使用介面。操作時會有嗶聲提醒(也可關閉),觸控感應靈敏,滑動順暢。照明看來非常柔和,從照片來看,也沒有眩光。
▲當然,個人對檯燈的需求之一,就是給小朋友使用,想要遠離藍光、低閃頻,且照明範圍相對要廣,要均勻,在小孩的遊戲區域,即使是白天已有戶外光照明的情況下,仍可感受到A5照明的效果,具有不錯的廣度,也無明顯眩光,可調色溫適配使用情境。
▲書桌或許是使用燈具主要的傢俱之一,可直接使用底座,亦可選配桌夾來減省桌面空間。PS:目前不少通路有免費附贈專用桌夾喔。
▲桌夾使用簡便,桌邊旋緊即可(最大夾距26mm),整體算是穩固,有看到側邊也有圓孔嗎?沒錯,它是直式、橫式二用桌夾。
▲拆下底座後,A5直接放進桌夾圓孔即可,並無扣具固定,所以會有些緩衝空間存在,雖調整時略有搖晃,但使用時還算穩定。透過白色桌面,更可感受到A5照明時防眩的能力與其照明範圍的均勻性。
▲觸控感應使用簡單直覺,但對小小孩來說,可能還是略有難度,A5可感應入座自動開燈,配合智能亮度調節,正適合小小孩來無腦使用,簡單方便,而且還可開啓40分鐘休憩提醒,來預防用眼過度,保護小朋友的眼睛。
▲A5具有延後30秒暖光送眠延時功能,可運用這段時間讓大、小朋友上床睡覺。
分享一下使用飛利浦A5軒博LED智能檯燈感想。
1、 外型走極簡風,全金屬燈臂、轉軸、底座,金屬周圍圓滑不會傷人;配合五個全向轉軸,不論在收納或使用調整十分具有彈性空間。
- Mar 17 Fri 2023 22:23
LG A9TS蒸氣系列濕拖無線吸塵器:現場體驗活動心得分享
LG A9TS蒸氣系列濕拖無線吸塵器:現場體驗活動心得分享
LG A9系列無線吸塵器推出已多年,每年都會有一些進化,這次的A9TS,型號後加上了”S”,顯然與此相關,而S代表STEAM蒸氣,LG多項相關家電都有此功能,這次無線吸塵器也跟上了,是否真的再進化,現場體驗來看看。
▲不免俗的,先來解說一番,也把歷年A9進化複習一下,大致是濕拖、集塵壓縮(K)、集塵塔(T),到目前的蒸氣(S)功能。
▲TS不僅增加蒸氣功能,也還有其他進化項目,包括吸力更強、地板吸頭更薄(外加LED照明)等。
▲蒸氣溫度達60度C,直接摸上去,會感到滿燙的,所以也有多項的安全設計,乾淨之餘也更安全。
▲地板吸頭,絕對是無線吸塵器最常用的吸頭之一,變得更扁平也更輕,使用場景更多元。
▲實境的LED照明,看來效果還不錯,不用再拿手電筒來看有沒吸乾淨了。
▲集塵塔目前算是第2代,讓收集灰塵更直覺簡單,也更不弄髒環境與雙手。
▲提供了2種髒污情境實驗,看來LG A9TS效果非常不錯。
不能一直看投影片,要實際用用、看看才行。
▲外觀與A9T差異不大,但色系這次多了較深色的選擇。
▲除了集塵塔外二側可外掛吸頭外,塔內同樣也有收納吸頭的功能,集塵塔功能、外雖大致上沒有大變化,但細節部份是有提升的。這次UV功能可自行控制開關(對比A9T是集塵後,自動開啓2小時),彈性較佳。
▲可換電池是A9系列的特色,第二顆電池同樣在操控面板下方。
▲先來看看這次進化的地板吸頭,近看變得更扁平了,更容易深入一些傢俱下方。
▲地板吸頭背部變化不多,但有用過A9系列,知道地板吸頭拆下時另一側擋板是無法拆卸的,這次可以完全拆卸,就是拆到只有中間的圓筒,更易清潔毛髮。
▲重頭戲登場,這次最新推出的蒸氣濕拖頭,因為多了加熱蒸氣功能,所以多了獨立電池設計,實用性提高。
▲整體來看,蒸氣濕拖頭其他的設計與使用方式與之前的濕拖頭差異不大,有用過的人,應可很快上手。
▲正式組合蒸氣濕拖頭,可以看到濕拖頭上方,有單色面板顯示”HOT”,提醒你注意安全。
▲一定要實際來試試蒸氣濕拖的功能,紅燈亮起,表示正在出蒸氣。
雖然現場體驗時間沒有很長,但不少功能都有接觸或與原廠人員交流,用條列式來分享一下這次現場體驗的個人心得。
1、 必須先讚賞一下,A9系列推出多年,但多數的配件多可延用,而這次的蒸氣濕拖頭其實可也以向前支援,但目前得知是不會單賣。
2、 蒸氣濕拖頭雖多了顆電池,但實際操作並不會太重,嬌小女生使用應不是問題。
3、 約需2分鐘蒸氣才可達到設定之60度C,但之前蒸氣仍有持續釋放,可先清理較不需高溫的地方。
4、 蒸氣的實用性應該多數人可接受,雖說60度不算高,可能不到殺菌的效果(溫度太高可能會有安全問題),但對地板一些常見的污垢確實足夠(如巧克力、油漬等),可節省額外再清理的時間。
5、 現場實際體驗濕拖油漬效果確實不錯,不過不確定,若深色污漬的範圍較大,會否造成拖布變髒,導致清潔其他地方時效果打折。妥協的方法或許是這類區域最後處理吧。
- Jan 23 Mon 2023 22:14
ASUS TUF Gaming A1 SSD外接盒:外型TOUGH、安裝簡易、10Gbps速度
ASUS TUF Gaming A1 SSD外接盒:外型TOUGH、安裝簡易、10Gbps速度
目前(2023/01)M.2介面SSD價格呈明顯下滑趨勢,這時是更換較大容量SSD的好時機,那舊的那個要如何處理呢?把它裝進外接盒當成高速隨身碟使用,絕對是個好選擇,當然,外接盒百百款,這次的ASUS TUF Gaming A1 SSD外接盒除了簡單易用外,還有其他特點,讓我們來親自試用看看。
▲盒裝正面,3個特點吸引我,USB 3.2 Gen2、IP68、MIL-STD-810H。
- Jan 10 Tue 2023 22:43
FiiO FH15一圈三鐵四單元耳機:低頻令人驚豔,三頻搭配和諧
FiiO FH15一圈三鐵四單元耳機:低頻令人驚豔,三頻搭配和諧
入門具CP值的耳機之前很火紅,當然入門過後,總是想再”入坑”深一點,所以規格更好的中階耳機也愈來愈受歡迎,這次FiiO FH15採用了一圈三鐵四單元架構,以評價不錯的FH5為藍圖,定位應在入門之上,能否有更亮耳的表現,聽了才知道。
▲盒裝設計頗有現代科技風,以拆解圖來呈現,當然Hi-Res認證是基本的。
▲拆解圖連配件、振膜皆有,讓人都捨不得丟了這產品盒。
▲正式開盒,耳機擺設呈現愛心狀好像是近年的流行風,不過穩固較重要,中英文說明書沒缺。
▲配件排排放開箱,好像也是近年的趨勢,不能免俗來一張。
▲排排放後,還是要來細細探究,耳塞滿滿絕對是近年耳機配件必備要素之一,FH15同樣誠意十足,除了常見的低音、人聲、均衡、記憶海綿等四大類耳塞外,這次還附上有單賣的HS18矽膠耳塞,特色為舒適輕薄,採用日本醫療級矽膠,傘邊厚度僅0.4mm。
▲耳機線材也不含糊,單晶銅鍍銀材質,8股共152芯Litz利玆結構編織,且配置3.5mm與4.4mm平衡接頭可更換。
▲都跳脫入門級了,要讓耳機可玩性提升,只有耳塞與線材可換絕對不夠,聲導管算是極具CP值的更換套件,這次FH15採用顏色來區分,更人性化,也提供收納說明銘版,更易攜帶也更直覺,實用性大增。
▲其他配件,包括推出多年的防水盒,容量夠大好用,清潔小刷與換線輔助器,也是實用到位。
▲正式來看FH15,材質為鋁合金,多道CNC工藝打造,輕巧有型,外型波浪狀設計,名號”龍鱗”,頗具中國風。
▲單體部份必須細究一下,中頻為knowles客製ED系列,高頻為二顆knowles RAD系列,皆算中高階配置。低頻則為10mm動圈,採自行研發的碳基作為振膜球頂材質,該材料具有質量輕(比鈹還輕)、剛性強,反應迅速為其特點。
▲採用常見MMCX換線規格,亦可看到FH15的人體工學設計,在配戴上可適配多數人耳型,也標上顏色識別,個人口訣紅右(紅柚)。在結構設計上亦有獨家的S. Turbo聲學結構等來達成三頻均衡目的。
▲選好喜好的耳塞與聲導管,準備來聆聽啦。
▲手機是大家幾乎每日會隨身攜帶的產品,拿來當播放器最方便,而目前多數手機取消耳機孔,所以使用便攜式DAC(小尾巴)是一個提升音質與便利的好工具,這次使用FiiO KA2,採用4.4mm平衡輸出,配備兩顆DAC晶片CS43131,這顆晶片定位在中階水準,支援DSD256及32bit/384kHz PCM音訊。
- Dec 09 Fri 2022 22:20
【Muigic沐居】Smart Butler SB5大吸力無線手持式吸塵槍:千元以內,居家輔助清潔好幫手
【Muigic沐居】Smart Butler SB5大吸力無線手持式吸塵槍:千元以內,居家輔助清潔好幫手
手持式無線吸塵器方便好用,但好像價格都不便宜,不然就是吸力太弱,中看不中用,來來來,這次使用的【Muigic沐居】Smart Butler SB5價格不用1張小朋友,而且還強調大吸力,會否改變這樣的看法,直接來用下去。
▲初看外型,簡單有型,應該還有更多令人驚喜的地方,持續看下去。
▲滿滿吸頭,不到千元價格,有感受到誠意。
▲來看SB5本尊,單一按鍵操作,底部為充電介面,應該一眼即知,為何稱手持式吸塵槍而不是吸塵器了吧。
▲全拆式塵桶,集塵容量200ml,輕輕旋轉即可拆下,仿子彈倉的氣旋設計,配合最高120W(6000Pa)的吸力,可有效分離灰塵與空氣,讓吸力不易衰退。
▲必須好好介紹這個濾網,7cm大直徑HEPA可水洗三層濾網,讓PM2.5不會在吸塵時溢出,避免二次汙染。
▲接下來細看隨附的4種刷頭,二合一的植毛刷與長嘴吸頭,細縫與不平物面首選。
▲二類的寬口吸頭,左邊較寬適合較平整表面,讓清掃時間加速,而右邊則具機動性,須搭配加長軟管使用。
▲加長軟管與轉接頭,可多角度與自由操控來清掃環境。
▲加長軟管與吸頭併用,清掃死角更少。
▲SB5僅387g,機身十分輕巧,單手即可操作,不論裝上何種吸頭,皆不會有太大的負擔,而且它還有IP67的防水等級。
▲SB5為無線設計,採用USB充電,雖沒附電源,但為常見的5V輸入,多數手機電源可通用,但充電線為專用設計,充電時會亮紅燈,須妥善保存,避免遺失。內建4000mAh鋰電池,充電3小時可使用約30分鐘,待機可長達一個月。
▲很多灰塵其實肉眼不易看見,使用沒多久,即可看見集塵桶已有一層粉塵。
▲SB5的HEPA濾網、集塵桶、隨附吸頭皆可直接水洗,免耗材,更環保也更省金錢。
▲當然一定要好好開始使用SB5,植毛刷使用在NB鍵盤上,不平整的表面,讓灰塵邊刷邊吸入。
▲小小孩的床鋪,常會落下許多細小毛髮,這時使用寬口吸頭,清潔效率提升,也讓小小孩有更乾淨的睡眠空間。
▲細縫小角落,收起植毛刷,利用它的長嘴吸頭,讓小地方也能吸的乾淨。
▲開放式機殼的PC,面對細縫、不平的零組件與狹小地面,使用加長軟管吸頭,每個小縫隙都不能放過。
使用完SB5一定要來分享一下個人感想心得,用條列式來說明。
1、 簡易型的手持式吸塵器,首重要輕巧,不然拿著都累了,何談清掃環境,其次要操作簡單,否則,光搞懂就花一段時間,還不如拿掃把掃一掃即可,而SB5僅387g確實很輕,單鍵操作,也不用學習,算是符合標準,令人滿意。